火红的历史,火红的精神,熔铸了华夏热土不朽的民族魂魄;火红的舞台,火红的旋律,感召着海洋学子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去抒写新世纪的蓝色辉煌。11月8日晚,由我校军学共建指导委员会主办、海军某部和我校艺术学院联合演绎的第一场“弘扬长征精神演唱会”在我校主校区中心广场隆重举行。海军某部首长与官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余秉南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吕中元教授,市委文明办主任、宣传部张建业副部长,我校校领导刘卫国书记、何真校长、容景春副书记、陈泽球副校长及各学院、机关处室的领导,和海大全体同学一起,随着军学双方演员们倾力投入、情真意切的表演,聆听那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歌曲,重温民族精神的壮丽史诗,感受长征这个人类不朽的神话与传奇。
艺术学院同学和共建部队战士共同演绎《七律•长征》 周星/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悲壮惨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正是这种悲壮,这种惨烈,催生了我工农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艰苦的行军途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精神的熠熠光彩。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就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凝练与概括。由我校艺术学院同学和共建部队战士共同演绎的《七律•长征》激情昂扬,气势恢宏,以其强大整齐的演唱阵容,把革命军人的乐观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紧随其后的情景表演《十送红军》则表现了粗犷壮烈的革命战争不乏温情一面,用叙事的手法表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这两个节目在拉开演唱会序幕的同时,奠定了整场演唱会明朗如火又不乏深婉的基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有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取义、慷慨赴死,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合唱《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和舞蹈《飞越大渡河》延续了《七律•长征》的豪迈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献身的英勇无畏和敢打善拼的作战智慧。双人舞《艰苦岁月》用细腻传神的肢体语言,带人们解读面对水尽粮绝后死亡的威胁,先辈们表现出的卓绝意志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深深的震撼。群舞《雪山情思》则不仅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士们“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更体尝到他们踏着战友尸身前行的悲壮。
革命战争年代,男儿刚强,女儿勇毅。在火热的战斗场面和生产场景中,少不了勤劳、坚韧的中华女性。女声小合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红色娘子军连歌》,《革命经典歌曲联唱》等歌曲中时时可以感受红色女性娟秀的身影;海军某部带来的女声独唱《南泥湾》、《映山红》、《北京的金山上》等曲目用现代元素诠释红色经典,豪情干云,荡气回肠,在现场掀起了阵阵激情的浪潮。
碧海长天铸忠魂。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征精神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海军某部带来的独舞《海之子》、三人舞《三点成一线》形象地表现了现代军人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精诚团结,苦练本领,守卫祖国海疆的无私情怀。前不久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我校艺术学院的孙艺同学,以一曲高亢激越《大黄河》,把本场演唱会颂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推向极致。当演唱会在集体快板《南海神兵》激荡起的高潮中结束的时候,观众们还沉浸在对崇高精神的回味中,久久不愿离去。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汲取精神;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观照今天,开拓未来。整场演唱会编排紧凑,主题突出,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演员们实力雄厚,唱功做功俱佳,让人们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精神上受到极大教育。观看演出的官兵和师生纷纷表示,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和专业,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铸造蓝色辉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晚会结束后,各位领导和嘉宾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第二场演唱会将于9日晚在霞山校区礼堂举行。(张艳梅) |